成语“疑人偷斧”许多人都知道,说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。他怀疑是邻家孩子偷的,在他的眼睛里,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。不久,他找到了那遗忘在土坑里的斧子。此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,一举一动丝毫也不像偷斧子的了。
是人,都有思维惯性。这也就是说,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,我们会调动我们以往的经验,找出认为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。而当没有类似的经验时,也会想方设法去凭借主观的印象来做出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。此时,几乎没有做出调查和分析原因,完全以自己主观想象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。其实,在教育孩子过程中,也是如此!
很有意思的是,当我们把一些生活常识或知识,来判断一些自然界和物质变化、客观规律时,基本可以得到预期的验证。但把我们对人的认知,去判断另外一个人的行为时,却往往会有“意料之外”出现,哪怕是你根据某人的以往行为,来判断今天的所作所为。比如,某个人经常撒谎,但他今天所说的话,看起来像谎言却每句都是真话!
这是为什么?天津天童教育觉得道理也很简单,对于生活中的物质变化,可以按照思维惯性推断,因为它们没有思想和主观能动性。而人就不一样了,我们看待别人时,会不由自主地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,甚至会受自己的情绪、喜欢所影响。而别人也因动力和需求不同,其行为表现必然有一定主观因素。所以,两边都有不确定的因素,定然会出现大量的偏差。
既然我们成人在人际交往中,都难免出现判断失误,那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我们以往的经验和认知,真的能次次帮助我们解决孩子问题?答案必定是“否”!真实的情况是,当孩子出现某些“问题”,首先进入父母头脑的念头或想法,正确率是很低的。为此大家可以在平时多留心一下,看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孩子和判断准确。
父母在孩子出现问题时,首先进入父母头脑的念头或想法,恰好蒙对的话,确实能快速解决实际问题。而想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,方法也很简单,就是看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变化,是否有明显的不“听话”和对抗,随后是否出现沉默、寡语、过度顺从、有选择性的健忘、磨蹭、甜言蜜语、转移话题、装病等各种方式的变相反抗。
另外,家长的固有思维是一种很成人化的视角,父母是以自己几十年的人际交往经验,套用在不断学习和发展的孩子身上,是把问题简单化了。所以,当家长看到孩子的某个“问题”,一般都会有一个心里假设,那好,请把这个假设抛弃掉,认为孩子绝对不会这样,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、分析,看孩子“问题”后面到底有什么。
另外,家长一旦对孩子的行为有了固有思维,就喜欢按照“经验”行事,这必然会堵死其他想法。孩子在辩解和说明的时候,家长会认为是顶嘴和不听话,甚至是撒谎,而孩子采取沉默、过度顺从等方式的时候,家长就认为自己说对了,孩子心虚才这样。父母只着急了几分钟,就完全失去了倾听、认同、共情的机会,无法真正理解孩子!